过去一年来,「多抓鱼」无疑是备受文艺青年瞩目的小程序,这款专注于二手书交易的应用在短时期内收获了众多铁粉,其中包括不少老书虫甚至作家,它的用户体验为何能够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准,看似冷僻文艺的经历究竟有何商业魅力?多抓鱼创始人@猫助 做客「忽左忽右」,为大家带来她的故事。
【主持】
程衍樑(新浪微博:@GrenadierGuard)
杨一(新浪微博:@杨一1)
【嘉宾】
猫助,多抓鱼创始人(豆瓣ID:@猫助)
郑诗亮,《上海书评》执行主编(豆瓣ID:PomBom)
●[02:30]多抓鱼的仓储从一台宜家书柜起家
●[03:30]郑诗亮表示很想接受旧书处理与翻新培训
●[08:05]投简历来的员工真的很少
●[09:20]“我不是追求权威感的创业者。”
●[14:40]19世纪的威廉·莫里斯与中产阶级品味下沉
●[15:10]二手书的流转会促进盗版退出市场
●[16:55]多抓鱼的卖家比买家年纪平均大五岁
●[19:50]现在的盗版书有时候比正版更精致
●[21:30]非理性消费与凑单心理
●[23:25]二手物品最关键的是知情权
●[28:30]低于60%售出率的书会让多抓鱼亏本
●[30:55]一天到晚只读权谋宫斗修仙也挺没劲
●[35:30]上海地区的买卖家分布比较特殊
●[39:20]中国的创业经常在追求零和博弈
●[43:30]「成功不必在我,而功力必不唐捐」
【音乐】
"Tempest"(Bob Dylan·Tempest·2012·Columbia Records)
"Wednesday Morning, 3 A.M."(Simon & Garfunkel·Wednesday Morning, 3 A.M.·1964·Columbia Records)
【logo设计】杨文骥
【收听方式】
本节目由喜马拉雅FM独家播出,也可通过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《忽左忽右》。
【互动方式】
新浪微博:@忽左忽右leftright
微信公众号:忽左忽右leftright